光明日报:以儿童为本 少儿节目才能实现价值引领

来源: 光明日报 2018-08-09 11:52:39

 

【文化评析】

又是一年暑假时。每到这个时节,和气温一样高涨的还有两样东西:一个是孩子们的热情;另一个就要数大小屏幕上争奇斗艳的暑期档作品了。如果说有一种文艺形式能完满结合两种热情,那就莫过于为小朋友们服务的少儿节目了。

正因如此,每年夏天都有几档少儿节目成为电视文艺的热点。今年也不例外。无论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推出的户外成长体验节目《最野假期》,还是江苏卫视推出的儿童才艺展示脱口秀《了不起的孩子》,都以较为热烈的社会反响,证明了此类节目对少年儿童的文化影响力。

近年,在国家对全国少儿节目扶持政策的指引下,一批主打少儿牌的作品涌现荧屏。这其中,有如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》《爱上博物馆》一般,以弘扬传统文化、培养文化自信为基调的栏目;也有像《音乐大师课》《音乐优等生》一样,以陶冶情操、引导兴趣为旨要的尝试;还有类似《锋狂实验室》《全能脑力王》一般,以传递科普知识、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创新。

但不可否认的是,确实还有部分少儿节目,或迷失于娱乐化的歧路,或陷于教条化的泥淖,未能在“教”与“乐”的天平上找准位置。进而,也未能够完成价值引领这一少儿节目理应肩负的社会责任。

具体而言,这些存在问题的少儿节目,大多在以下两个方面走了“弯路”。其一,是成人化倾向。原本应当服务于少年儿童的节目,在一味的市场诉求下,走上了成人娱乐、成人满足的路子。节目里的儿童反倒沦为“道具”,背离了创作初衷;其二,是忽略了孩子们的兴趣点。在传递价值观、普及知识时,不注重儿童认知的规律,表达或抽象、陈旧,或步子太大,难以引起孩子们的持续关注。从而导致正能量的主旨诉求最终因教条化的形式,未能有效传达。

在笔者看来,想要真正让少儿节目实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帮助少年儿童树榜样、立志向的社会功能,根本在于回归以儿童为本的创作意识。服务于少年儿童的成长需求,深钻孩子们的兴趣领域。把价值引领、情操陶冶、知识教育,放进故事中,寄于榜样上,融入体验里。如此,才能让“寓教于乐”落于实处。以最近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的户外成长节目《最野假期》为例,在这档节目中,由几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组成的小分队,沿着祖国海岸线一路南行,踏上了具有多重教育意义的探索之旅。在青岛的海军博物馆,他们登上军舰,体验军旅生活;在上海的黄埔江畔,他们走进工业基地,探秘大国工程……跟随着他们的脚步,电视机前的青少年观众们不仅体验了户外之美,还一同接受了国防教育,感知了时代进步,学习了英雄楷模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要适应自身年龄和特点,做到记住要求、心有榜样、从小做起、接受帮助。作为影响儿童道德认知、价值观养成的重要社会因素,以生动鲜活的形式引领少年儿童感知祖国发展,树立正确价值观,少儿节目责无旁贷。

(作者:卞芸璐,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)

 

相关文章